2020年似乎一切都在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开启,它带来的不只是生活和工作中猝不及防的改变,也让人饱尝着恐惧、焦虑、悲伤、关爱、希望交织的味道。人们从疫病的痛苦中深切领悟到了健康的美丽和免疫力的珍贵,在“共宅同防”中,每个人都要同时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其实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化中,个体行为影响的“蝴蝶效应”在“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人类社会中一直都默默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你我都无法独善其身,就像《流浪地球》中说的,“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那么面对疫情的这场人生大考,本就是命运共同体的你我,也是时候要思考一下我们每个人在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城市生活中健身的那些事。
去年天津地铁运营微博就官宣了:地铁不是健身房,这样乘车既危险又影响别的乘客。事情起于有网友爆料一号线一位健身爱好者几次在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中疯狂健身,俨然把公共场所当成了自家健身房。尽管天津地铁也曾发布过有关健身的温馨提示,但冬暖夏凉干净敞亮的地铁车厢中,健身爱好者的身影却经常出现。除了拿地铁充当健身场所之外,其他不顾及他人和公共空间文明的健身陋习也屡见不鲜:广场舞音响扰民、为健身不惜摧残公园树木、健身步道散步中带宠物随意排泄粪便……疫情还未散去,我们是否还要带着长久以来在重视地缘血缘熟人伦理关系中形成的轻视公共空间和陌生人利益的随意散漫来拥抱这个迟到的春天,还是尝试改变每个人的行为不让抗疫洗礼中的伤痛白白经历?
请让我们从共抗疫情开始,用文明的风度和温度守护每个人的健康,让文明健身成为一种习惯:当你居家健身放松身心的同时请不再忘记控制动作噪音,关小音响,避开休息时间,关照一下那些和你我一样宅家抗疫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当迎来久违的户外健身时光时,我们为彼此当好那道疫情的防线,文明入园、不聚众不扎堆、克制一下尽情释放的欲望,对对抗性强或身体密切接触的体育项目暂时说不,控制好健身强度,尽量不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摘掉口罩;回归健身房挥汗如雨的健身爱好者们也可以穿上时尚帅气的上衣不做“膀爷”,收起占用了健身器材的个人物品,擦掉自己滴在器材上的汗渍再起身离开……
疫情终会过去,希望你我都能早些摘下口罩尽情呼吸、放飞心情、畅快锻炼,也希望当回望这段逆行风雪路时,我们已经把自律敬人注入健身的肌理,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活中,已经学会用利他的方式利己,通过运动健身野蛮体魄的同时,也能通过文明的精神重新彰显生命的活力。
作者
孙晓宇,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师,大众健身指导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
视频拍摄
魏鑫鑫,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
视频剪辑
孙晓宇,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师,大众健身指导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